OB体育今年1月1日,尼泊尔博克拉国际机场正式投入使用。博克拉国际机场是中尼两国政府合作重点项目。博克拉国际机场项目由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2017年7月开工建设。
截至目前,博克拉国际机场已正式投运满半年,该项目如何促进中国和尼泊尔的互联互通?中工国际在南亚地区有怎样的建设规划?中国企业如何利用科技创新技术助力海外建设?围绕这些问题,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欣。
《21世纪》:尼泊尔博克拉国际机场项目如何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促进中尼两国互联互通、民心相通?
李海欣:今年1月1日,中尼双方政府代表签署了博克拉国际机场项目移交证书。同日,尼方在该机场举行首飞和投运仪式。该机场是博克拉百姓半个世纪的梦想,在中国政府的援助资金支持下得以实现。
首先,机场是国家重要的“国门”,但尼泊尔原来的机场设施比较陈旧,客流量的接待能力较弱。博克拉国际机场将尼泊尔第二大城市与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直接连接起来,有利于扩大尼泊尔的对外交往、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助力尼泊尔从“陆锁国”变“陆联国”;
第二,旅游业是尼泊尔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博克拉是尼泊尔著名的旅游胜地,新建国际机场将为游客提供更高品质的出行体验,提升接待能力,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盘活该国经济;
第三,航空运输是尼泊尔国内主要的交通方式,现代化的国际机场将为尼泊尔人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出行条件,加强尼泊尔国内城市之间的往来;
第四,博克拉国际机场是尼泊尔60多年来全新建设的第一座现代化国际机场,该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尼泊尔机场建设技术和管理水平,培养了一大批机场建设人才,有利于提升航空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和安全水平,促进尼民航事业的发展;
第五,项目建设期间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岗位,机场投入使用后将逐步创造100多个运营岗位和大量间接就业机会,造福当地百姓。
《21世纪》:今年是中国和尼泊尔建交68周年,你如何看待中尼在基建方面的合作?接下来中工国际在南亚地区有怎样的建设规划?
李海欣:尼泊尔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中尼两国关系世代友好,2017年,双方政府签署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9年,中尼两国关系提升为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在基建方面合作有基础、有需求,也有广阔的前景。
南亚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国家。中工国际在南亚地区长时间耕耘,目前已经在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成功实施了多个项目。未来,我们将继续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公司在设计咨询与工程承包、先进工程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工程投资与运营三大业务板块的专业优势,聚焦中国与南亚各国合作的重点领域,持续打造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绿色环保的精品工程,为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多贡献。
李海欣:中工国际长期在外耕耘,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我们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以过去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来说,“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我们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地区OB体育、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帮助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快经济发展。这些丰硕成果,充分说明“一带一路”是推动各国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
中国经验已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一带一路”建设的综合效益进一步显现,发展层次更为丰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不断增多,关系日益巩固,正在稳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搭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便车”,将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为各方人民创造更多红利,提供更多机遇,推动各国互联互通、共同发展再上新台阶。
李海欣:其实,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中工国际就已经是“走出去”倡议的先行者。此后,中工国际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海外设立了70余家驻外机构,构建起了高效快捷、反应灵敏的国际营销网络。在海内外建设了百余个交钥匙总承包工程,涉及全球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据统计,2013年以来,中工国际新签合同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其中“一带一路”沿线亿美元,涉及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石油化工、工业工程等国际产能合作领域。
中工国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聚焦民生类项目,承建了包括尼泊尔博克拉国际机场项目、菲律宾赤口河泵站灌溉项目、斯里兰卡延河灌溉项目、玻利维亚钾盐厂等一批绿色环保标志性工程,通过中国工程“授人以渔”,提升当地民众的获得感。以菲律宾赤口河泵站灌溉项目为例,当地曾出现水患问题,通过实施的项目,对当地水利进行有效管理后,当地农业发展顺利。近两年新签、在建的典型项目包括伊拉克九区原油及天然气中央处理设施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奥林匹克城项目、印尼杰那拉塔大坝建设项目、圭亚那地区医院群项目等。
下一步中工国际会按照“十四五”规划,聚焦三大业务板块,通过转型发展、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三大发展战略,以咨询规划设计能力为牵引、先进工程技术和装备为支撑、提供投资、融资、建设运营整体解决方案为特色,进一步推动绿色转型升级。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依托大股东国机集团强大的科研实力和雄厚的产业基础,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势,围绕产业链和战略定位,通过“一带一路”对外承包工程及投资合作项目带动国机集团先进装备“走出去”,引进国外装备制造先进技术,让国内外市场和资源互为促进;其次,不断提高培养干部员工队伍的专业化能力。糖业、机场、医疗、体育场馆等领域项目的成功复制,验证了专业化道路的正确性;第三,坚持差异化的发展思路,深度结合国家战略,把握上合峰会、中亚峰会等国家对外经贸合作契机,持续深入推进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开展。
李海欣:近年来,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公司发展的引领作用,建立了覆盖公司全系统的科技创新体系, 结合工程项目设立科研攻关项目和任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研发成果对国际工程承包主业形成有力支撑。
海外工程项目不同于国内项目,在自然环境、所在国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公司针对海外工程项目技术痛点和难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研究,集中系统内中国中元、北起院和中工环境科技等科技型子公司的优势科研力量,在医疗、文化、旅游、交通、油气、市政、环保等民生建设领域持续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工程和技术服务,同时中工国际高度重视研发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应用,目前公司拥有主营业务领域授权专利达600余项,公司将这些研发成果在海外200余项重点工程项目中转化实施,助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工国际有很多科技创新技术助力海外工程建设的案例,中白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这个项目的特点是定位高、环保标准高、实施难度大,作为两国政府合作的示范性项目,业主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生态化的产业园区。公司承接的援柬埔寨国家体育场规划设计项目,是目前我国对外援助投资额最高、规模最大的体育场项目,也是刚刚闭幕的2023年东南亚运动会主体育场。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公司在乌兹别克斯坦PVC综合体项目中打破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与国内厂家共同研发天然气部分氧化制乙炔技术,并推动该技术首次在国外成功落地,项目投产后彻底改变了乌兹别克斯坦长期以来PVC、烧碱、甲醇等化工原料依靠进口的历史。再如玻利维亚乌尤尼钾盐制造厂项目,地处海拔3670米的高原,海拔与拉萨相当,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 60%,公司在该项目中攻克高海拔地区化工生产连续稳定运行、盐湖中结构基础防腐等技术难题,建成全球屈指可数的高海拔工业项目。玻利维亚圣布埃纳文图拉糖厂项目应用10多项公司自主研发的制糖专利技术,解决了该国食糖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民生问题。以上三个项目均获得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等多项荣誉。
《21世纪》:中工国际提出“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引领者”的新愿景,坚持三大发展战略。中工国际在发展方面有何建设安排和规划?
李海欣:中工国际发布“十四五”战略规划,确立了“创造中国工程价值 建设人类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和“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引领者”的企业愿景,明确了“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发展战略。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如果还是沿用传统而单一的服务模式,每一项变化对我们造成的伤害都将是颠覆性的,因此坚定不移地推动转型升级是我们别无选择的选择。
在海外市场,公司指导各业务单元认真分析市场趋势和发展前景OB体育OB体育,调整业务开发思路,聚焦优质客户,深耕重点市场,创新融资模式,在国际工程行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成功开发和储备了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的项目,已生效可执行项目储备创近年新高,稳住了海外工程承包业务的基本盘。公司前瞻性瞄准油气行业,抓住当前能源安全保障政策热点,开发伊拉克等中东地区市场。在拉美地区,公司抓住圭亚那发现油田后GDP高速增长带来的发展机遇,仅用3个月就完成圭亚那医院群项目签约,刷新了公司海外项目最快签约的新纪录。
一是在人才融合方面,通过交流互鉴,实现共同成长。二是在业务融合方面,实现1+1+1大于3的相互成就。2022年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工国际与乌兹别克塔什干政府成功签约亚青会奥运城项目,该项目成为中乌两国在上合峰会后落地的首个重大合作项目,得到乌兹别克政府高度关注。三是中国经济已经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将是未来五年的工作重点。在中工国际的规划中,科技创新是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引擎,公司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1世纪》: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你如何看待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在这期间,中国企业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李海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外工程承包行业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从行业发展来看,后疫情时代各国都出台了加速经济复苏的政策,其中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是重中之重,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为引领,持续优化发展合作领域全球治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空间。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可持续发展、绿色低碳等理念成为全球共识,催生新的基建业务需求,新能源、智慧建筑、城市更新OB体育、基础设施改造、医疗卫生、环保等领域的项目显著增多。
顺应行业环境的变化,企业不断加强业务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承包商正在积极延伸产业链,向拥有投融资、建设、运营的综合服务商转变,创新转型成果丰硕。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在工程项目上的推广和应用,使用绿色可循环材料,推动、绿色、数字化、集约化设计和施工,积极抢占海外新基建机遇。大力推动组织创新,强化项目精细化管理,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防范,守住重大风险底线和发展成果OB体育。
中工国际是践行“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中工国际将继续依托大股东国机集团的产业优势,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理念,把握后疫情时代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的需求,构建工业化项目和国际产能合作方面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推动公司业务朝着可持续、高质量的方向发展。